增产230万吨!中国第二大油气田
1月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2023年,国内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368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超340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35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渤海油田全面加大增储上产力度,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成功探获渤中26-6亿吨级油田,连续5年实现亿吨级新发现。同时,持续加快产能建设,亿吨级油田垦利6-1油田、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一期开发项目等多个项目提前投产,新增原油产量近23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50%左右。“2023年,渤海油田全年共完成新井投产450余口,创历史新高,新井贡献原油产能超370万吨,产量达到设计产值的120%,有力夯实了油气稳产增产的基础。”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介绍说。据了解,渤海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近200座生产设施,截至目前,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日产油气当量突破10万吨,是我国海上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2023年,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成盆成凹机制、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在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深水海域相继获得亿吨级大型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不断开辟深水、深层、隐蔽油气藏、盆缘凹陷等勘探新领域。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同比增产超34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比例达到70%左右,支撑海洋强国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副总经理张伟介绍,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目前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石油增产量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离不开工程装备建设能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瞄准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攻克自主设计、建造、海上安装等多个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精度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结构建造完工,导管架总高338米,总重达3.7万吨,刷新2项亚洲纪录;我国最长的深水油气混输管道“深海一号”二期海底长输管道铺设完工,深水长输海底管道铺设能力和超深水装备技术实现重要突破。“2023年,我们累计加工钢结构超42万吨,海上施工超2万船天,同比增加近20%,铺设海底管道线缆近1000公里,工程建设作业量创历史新高,建成投产14个海洋油气工程项目,实现产能1074万吨油当量,新增产量超470万吨油当量,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中国海油工程技术部副总经理刘义勇介绍说。海洋油气装备的科技创新和快速发展,支持和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海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也正逐步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2024-02-18
查看详情
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余果林)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硬稳产,长庆油田连续4年实现6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塔里木油田开钻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西南油气田建成4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过去一年,中国石油油气业务喜讯不断,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更强、成色更足。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的基层石油干部员工,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过去一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构建多元化油气供应格局,不断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中国石油矢志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油气勘探获得一批新突破,油气SEC储量替换率稳定提升,工程技术战略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三个1亿吨”格局持续巩固发展。 坚持高效勘探,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获取规模优质储量,规模经济可采储量进一步增加,夯实了增储上产的资源“家底”。中国石油持续加强新盆地、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四新”领域风险勘查,围绕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等六大领域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新区新领域、老区新凹陷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与重要发现,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效益开发,大力推进SEC储采平衡、老油气田“压舱石”、页岩油气革命与采收率再提高“四大工程”,持续增强油气稳产上产核心功能。精耕老油田,中国石油转变开发理念,转换开发方式,不断挑战高含水、低渗透等开发极限,激发老区高效稳产的潜力。增产天然气,中国石油立足长庆、西南、塔里木、青海等气区,推动天然气产量连续6年在千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实现高位增长、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增添“底气”。攻坚非常规,中国石油持续攻关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开发等理论技术,突破规模效益开发瓶颈,打造增储上产新阵地。 坚持战略支持,加快推进深地探测工程等重大工程,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中国石油深化协同创新,推动甲乙方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后开钻2口万米科探井。目前,深地塔科1井正在冲刺万米超深层“最后1公里”。强化技术创新,中国石油原创科研能力持续提升,CGSTEER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打破国际垄断,成功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石油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既定目标,持续巩固提升油气供给主体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
2024-01-10
查看详情
数字赋能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罗晗来到新部门生产指挥中心,等待他的是无人机、AR鹰眼、雷达这些听起来和油田关系不大的设备。他没想到这些成了他的“千里眼”“顺风耳”。鸡西矿业公司东山机电副总经理邢晓刚认识了新伙伴,不是工友也不是投资者,而是大学教授,他们要共同研发3D成像掘进机。近些年,石油和煤炭这两大黑龙江传统产业变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9月初进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中,科技日报记者从油田人、煤矿人对数字化转型的驾轻就熟中,更加深切感受到这些变化的源头和动力。智能管控成标配,员工变身监督员无人机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伴随着窗外的嗡嗡声,“无人机巡检员”飞上天空,降低、悬停、镜头放大……一系列操作平稳精准,就连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抽油机上的皮带、中轴、尾轴,在管控大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21号工区为例,以前每天两次人工巡检,我们需要23人巡检92公里。现在指挥中心2名监控人员利用雷达、无人机等,每日4次视频巡检,累计用时仅需2.1小时。”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副经理杨华光说,相比之下,“智慧油田”中的巡检系统耗时更短但巡检范围更广、频次更高、用工更少。相似的变化在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以东600多公里的鸡西矿业城山煤矿同时发生着。在地下5G网络稳定支持下,工作人员只需按下“一键启停”按钮,全自动采煤机就会开始采煤,刮板运输机、转运机等协同工作,将煤炭运往井上,地下情况由视频实时传回,采煤机和掘进机始终能够精准定位。“过去,矿工采煤升井后煤粉挂在脸上,黑得连亲人都可能认错,现在通过智慧矿山建设,他们在控制室动动手指就能采煤。”黑龙江鸡西矿业通达售电公司负责人刘友说,现在员工在管控平台就能知晓矿中一切,工人下井主要任务不再是采煤,而是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数字转型注活力,传统产业智能化黑龙江省始终将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之一。传统产业从业者成为这条路径的开拓者,他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热忱在一次次实践中增长,并且乐于应变、主动作为。“煤矿采掘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主动提出,希望能够通过激光雷达等新型成像技术,实现掘进机远程可视化控制。”邢晓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掘进工作时灰尘大,通用的视频方式不适用,必须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整个作业区的数字化改造,拥有上千口油井的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作业区拥有自动采集、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多种智能化运行模式。罗晗和转入新岗位的同事们每天都在摸索油田数智化系统新功能,并不断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仍在继续,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传统产业一改过去资源依赖型发展的形象,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向科技创新要安全、要效率,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记者张佳星刘莉李丽云孙明源)
2023-09-22
查看详情
26
2019-09
中石化又诞生千亿方级大气田
近期,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又新增探明储量442亿立方米!至此,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位于盆地北部鄂尔多斯市境内的东胜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1239亿立方米,这表明又诞生一千亿方级大气田!这也是近20年来我国先后发现大牛地、苏里格等气田并进入规模开发之后,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又一储量规模超“千亿方大气田”,相当于亿吨级当量大油田。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拥有大牛地及东胜气田。10多年前,大牛地进入实质性的开发,至今已累计产气达360亿立方米,计划年产气30亿立方米稳产10年以上。作为大牛地气田的重要接替,东胜气田面积9805平方千米,是大牛地气田面积的4倍,早在60年前,原华北石油局三普勘探大队就在此寻油找气,1957年施工的伊深1井,发现了天然气流。2011年,华北油气分公司加快了东胜气田的勘探开发,先期在锦66井区部署的一批井,多口井发现了商业价值的气流,正当他们继续投入时,发现施工的井含水发育丰富,自然投产产量低,经过压裂又出水,气出不来。2013年,他们随即调整思路,勘探开发的重点向已做过三维地震的锦58井区转移,每年部署的井位由当初的几十口逐年增加到100多口,经过连续3年多的先导性试验,在锦58井区50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发现优质资源3000亿立方米。2016年,在东胜气田的新建产能超过大牛地气田,2017年新建产能10亿立方米,东胜气田进入大开发阶段!在短短2年的时间内,东胜气田实现了年产气量由0.6亿方到10亿方的突破。截止2019年5月初,东胜气田累计生产工业气量突破20亿方立方米,达20.3亿立方米。而东胜气田2019年的产量目标是12.5亿方,并向15亿方发起冲击!与此同时,中石化也在全力推进天然气开发。8月14日,中国石化宣布,在四川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921亿立方米。今年3月,继涪陵页岩气田后,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开发再获重大突破,威荣页岩气田提交探明储量1247亿立方米。
16
2019-09
国际油价暴涨!中东再次风起云涌
中东石油老大哥沙特最近不消停,刚想推动IPO去融点钱,还正儿八经的启用了一个沙特王子担任能源大臣,却被人黑了一手,两大石油设施被老对头也门胡塞武装用无人飞机狂轰乱炸一番。为此,沙特不得不关闭两处石油设施,而造成的影响就是沙特全国石油产量减少一半,即570万桶原油日产量,约占世界每日石油产量的5%!国际油价,那叫一个应声暴涨!布伦特油价盘初一度暴涨19%,最高触及71.95美元/桶,布油创下1991年以来的最大日内涨幅。WTI原油期货开盘后也大涨13%,报62.85美元/桶。当然,这还只是前菜!而Abqaiq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加工设施和原油稳定厂,处理着沙特三分之二的石油生产,原油日产量超过700万桶。所有更有消息称,此次大涨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布伦特原油有可能会涨到80美元/桶,WTI原油或涨至75美元/桶,但这将取决于沙特阿美公布的关于恢复生产的最新进展情况。庆幸的是,沙特还有石油库存,美国也随时做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准备,这些都将一定程度上平抑油价过快上涨。但是,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中东的火药桶再一次处于一触即发状态!沙特石油设备被炸,也门胡塞武装立即跳出来大胆承认此事,属于看热闹不嫌事大。当然,沙特卷入也门冲突,时来已久!而这场冲突背后,是沙特与伊朗的硬刚!也就是穆斯林国家什叶派与逊尼派的水火不容!作为美国在中东重点扶持的小兄弟,沙特那是清一色的美制武器,但是对付也门胡塞武装却处处不落好。这背后肯定少不了伊朗对自家小兄弟的支持。最近,美国对伊朗极限施压,伊朗依然选择硬刚,连美国无人飞机都能发射导弹击落。如今伊朗的小兄弟出手了,自己估计也要搞点事情了。而真要把伊朗逼急了,一来直接和沙特开干,二来全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弄个鱼死网破,不管是伊朗、沙特,还是伊拉克、阿联酋的石油,都甭想运出去,那真正的时候危机和中东危机就会到来!哦,对了,万一伊朗再搞起核武器,中东其他国家再来个核武器扩散,那中东就大乱了……当然,中国不希望油价上涨!
06
2019-09
中石化深度布局氢能产业!加氢站落子浙江
在发展氢能这条路上,中石化的步伐愈发坚定且快速!早在今年3月,中国石化副总经理马永生就大方宣布,中国石化已经在布局氢能产业,对氢燃料电池也做了相关的研究(详见:刚刚,中石化宣布布局氢能产业!)。一语激起千层浪!中石化大局进军氢能产业的信心,来自于其强大的产氢能力及强悍的零售终端!产氢能力方面,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石化2019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石化宣布:中国石化目前拥有制氢能力约300万吨/年 。在氢气供给方面,无论是煤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工业副产品制氢,中国石化都有巨大的供给能力,氢气产能在中国名列前茅 。(详见:中国石化宣布,氢气产能在中国名列前茅!)零售终端方面,中石化全国的加油站数量达到30674座。而由中石化首创的油氢合建站,也于今年7月在广东佛山建成。中国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下称“樟坑油氢合建站”)正式建成,是全国首座集油、氢、电能源供给及连锁便利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网点。据介绍,樟坑油氢合建站日加氢能力达到500千克,主要服务周边使用氢燃料的公交线路及物流运输车队,氢燃料公交车加注一次只需要4分钟,可续航300公里。当然,这只是开胃菜,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已经完成近10个油-氢混建的地址选择,现启动2座加氢站建设, 一座是建成的樟坑油氢合建站,另一座是在建的吉祥加油站。而一向不甘示弱的浙江省,也首次尝试加氢站建设!9月6日,浙江省首座加氢站——中国石化浙江嘉兴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建成,这是浙江省第一座集加油、加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站。该站由嘉善县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中石化加氢站落子浙江嘉善,首要原因是该区域已经拥有氢燃料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既有氢燃料发动机厂家,又有燃料氢气供应商,为推广和发展加氢站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此次中石化建成的嘉善善通加油加氢站坐落于嘉善客运中心旁,储氢罐总容量为15立方米,站内设置2台双枪双计量加氢机,日加氢能力可达500千克。随着中石化这样的大型玩家入场,加氢站或将成为未来主要能源供应方式!占领加氢站的建设先机,就是占领未来能源供应的新高地。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就算中石化这样打大玩家也是小规模试水,留给其他企业和投资者的机会尚十分巨大!由中国能源报主办的“加氢站开发、投资研讨培训班”,将为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01
2019-09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业绩公布
刚刚,中石油、中海油各自公布2019年上半年业绩,至此三桶油业绩全部公布!中石油方面,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额1.20万亿元,经营利润706.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4.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84.2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每股基本盈利0.155元,总派息额人民币142.12亿元。中石化方面,2019上半年实现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1.499万亿元,实现营业利润492亿元,同比减少27.6%。与此同时,中石化2019年上半年每股派息为人民币0.12元(含税),共计分红146亿之多。中海油方面,2019年上半年,油气销售收入942.8亿元,净利润302.5亿元,每股派息0.33港元(含税),共计人民币129.61亿元(含税)。上半年中海油资本支出337亿元,同比上升60.5%!中石油各板块业绩 勘探与生产板块继续保持公司盈利主体地位,实现经营利润536.28亿元,同比增加237.39亿元。炼油与化工板块控油增化初见成效,实现经营利润49.67亿元,同比减少197.24亿元。销售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8.97亿元,同比减少25.88亿元。炼化与销售板块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确保了原油产业链顺畅运行;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83.02亿元,同比增长13.6%,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增。勘探与生产板块:全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上半年,公司部署实施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方案,加大风险勘探投入力度,全力抓好西南页岩气、新疆玛湖和吉木萨尔、大港油田等重点地区和领域上产,保障了原油产量触底回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特别是风险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在准噶尔、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等盆地获得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发现。公司国内油气当量产量6.74亿桶,同比增长5.5%,其中原油产量企稳回升,天然气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在油气当量产量中的占比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海外油气勘探成果持续扩大,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海外油气净产量1.05亿桶,同比增长8.1%,实现稳步增长。炼化板块:控油增化初见成效,炼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公司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资源流向,转型升级结构调整项目有序推进,华北石化炼油改造工程投产,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塔里木及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开工建设。2019年上半年,公司加工原油5.97亿桶,同比增长3.1%;生产成品油5,671.6万吨,同比增长4.3%;生产柴汽比下降至1.06;航煤等高效产品比例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乙烯产量同比增长11.8%;化工产品商品量同比增长5.2%。销售板块:成品油销售结构持续优化,国际贸易稳定增长。公司积极应对市场消费低迷、资源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严峻形势,密切产销衔接,严控外采规模,灵活调整营销策略,强化精细营销、精准营销,有效保障原油产业链顺畅运行。国际贸易业务统筹做好油气进出口,开拓高端高效市场。2019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品油8,991.2万吨;运营加油站数量达到21,856座;公司出口成品油880.4万吨,同比增长8.9%;国际贸易量达到2.2亿吨,同比增长18.9%。天然气与管道板块:天然气销售量效齐增,油气管网平稳运行。公司持续优化资源组合,优先保障国产气全产全销,科学安排管道气和LNG进口节奏,全面推行资源“标签化”和差异化营销,加大线上交易力度。同时,管道建设重点工程有序推进。2019年上半年,销售天然气1,252.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5%;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842.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5%。中石化各板块业绩勘探与开发板块:上半年,勘探与开发事业部经营收入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18.1%,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6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加人民币67亿元。在勘探方面,持续推进高质量勘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预探力度,加强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在济阳坳陷、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等领域取得油气勘探新发现。在开发方面,加大原油效益建产规模;持续推进天然气有效快速发展,加快推进涪陵、威荣、川西和东胜等气田产能建设,优化产销运行安排,推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勘探与开发方面,中石化上半年实现油气产量3104.5万吨,同比增长0.9%,其中境内原油产量1699.3万吨,实现小幅增长,海外原油产量241.5万吨,天然气产量14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200.64亿元,主要用于胜利、西北等原油产能建设,涪陵、威荣等页岩气产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和储气库以及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炼油板块:上半年,炼油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5978亿元,同比增长0.8%,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91亿元,同比下降51.0%。炼油方面,中石化2019年上半年加工原油1.24亿吨,同比增长2.7%,生产成品油7894万吨,同比增长3.4%,其中汽油产量增长4.3%,煤油产量增长7.9%。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87.79亿元,主要用于中科炼化项目建设,天津、镇海、洛阳、茂名等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上半年,营销及分销事业部经营收入为人民币6918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经营收益为人民币147亿元,同比下降14.4%。营销及分销方面,中石化2019年上半年成品油总经销量12691万吨,同比增长9.6%,其中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9177万吨,同比增长3.8%。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80.71亿元,主要用于成品油库、管道及加油(气)站等项目建设。中海油油气产量情况:2019年上半年,中海油净产量达243.0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长2.1%。对比2010-2019年上半年净产量,发现中海油重回产量增长通道,上半年净产量 创历史新高。
29
2019-08
中石油新疆油田计划增产100万吨
根据中石油官网消息,新疆油田2019年全年原油生产目标为1240万吨,较2018年1147万吨的原油产量将提升100万吨。与此同时,新疆油田的原油日产水平已经突破3.6万吨/日,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在国家提倡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之前,新疆油田油气产量一直比较稳,连续17年维持在千万吨以上,近年的实际产量会比计划超出十几万吨,但是一下子提升百万吨还是比较少见的。 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投入开发,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增长,主要勘探领域和产能建设主体为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虽然不如塔里木盆地资源量巨大,但是作为中国的老牌油气生产基地,其的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增强,玛湖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南缘下组合等收获颇丰。玛湖油田冲击500万吨 2017年11月30日消息,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宣布,经过十余年勘探攻关,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发现10亿吨级砾岩油田。这一10亿吨级油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砾岩油田,其三级石油地质储量12.4亿吨,其中探明储量5.2亿吨。这也是继2016年中石化在塔里木盆地发现17亿吨级油气田顺北油田后,中国最大的油气发现。据中石油专家介绍,玛湖剩余资源巨大。通过近期整体研究发现,还有已出油圈闭未交储量4亿吨、新发现圈闭资源量8亿吨。这意味着,该地区还具备再发现10亿吨以上储量的资源条件。2019年,新疆油田将在玛湖地区建产能近190万吨,实现年产原油145万吨,年内,玛湖地区将建成百万吨油田。2025年玛湖地区年产油量达500万吨。 吉木萨尔页岩油冲击200万吨 2019年以来,新疆油田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域全面推进开发,已动用钻机36部,开钻47口井,完井8口。全年吉木萨尔页岩油区计划动用钻机45部,完钻近百口井,全年计划压裂55口井,其中跨年井12口、新井43口,截至目前已开井2口且已见油。按照加快发展规划,吉木萨尔页岩油2021年原油产量将达到100万吨、2025年达到200万吨并稳产8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获重大突破 早在今年年初,新疆油田在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组合勘探获得的重大突破,高探1井单井日产原油1213立方米、天然气32万余立方米,井口压力32.4兆帕,创整个盆地单井日产量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王牌井”。截至8月20日,新疆油田“王牌井”高探1井累计生产176天,累计产油5万余吨,累计产气1623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