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最新进展
7月2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勘探装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该技术可大幅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精度。作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我国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超过300米水深的装备技术更是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程。“海脉”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节点模式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它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具有超强的灵敏度,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据中国海油技术专家阮福明介绍,“海脉”集合了陆地勘探检波器和海洋水听器综合技术优势,具有体积小、布放灵活、适应水深范围宽、超低频性能高等特点,采集能力是常规拖缆模式4倍,2赫兹超低频感知能力达到全球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如同“千里眼”一样可以看清埋藏几千米深的油气储层。此次在渤海投用的“海脉”型号为High Qulity Nodel 500,设计水深500米。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将成千上万个“海脉”节点按照设计要求,通过专业收放装备有规律地布放在海床指定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在海床上的巨大信息采集网。每个节点就像压在海底油藏“穴位”上的“听诊器”一样,接收来自海底地层反射的地震波信号,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记录下来,作业完成后将其收回,下载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而处理成地震剖面,实现对地层的精准“号脉”。“海脉”不仅可以对常规勘探装备难以实施的勘探盲区进行精细探测,而且能够在海上平台密集区或建有固定海洋设施的海域大量灵活部署。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总经理周滨介绍说,“它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更深地层和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油气藏信息,将为我国海洋油气精准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了解,作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海脉”能够满足我国主要海域的海底地震勘探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动态监测水平。
2023-08-25
查看详情
中石油四大油气田最新产量
近期,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陆续公布上半年油气产量。长庆油田2023上半年长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3399.6万吨,同比增长3.2%,完成年计划的51.85%。其中原油产量1286.2万吨,同比增加6.77万吨,天然气产量265.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4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实现双“硬过半”,清洁电力累计发电7550万度。大庆油田2023上半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509.13万吨,超计划运行,实现“时间过半、产量过半”;生产天然气29.69亿立方米,超计划0.19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2023年上半年塔里木油田生产石油液体410.2万吨、天然气170.5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到1769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实现石油液体、天然气、油气当量“三个硬过半”,再创历史新高。西南油气田2023上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206.1亿方,同比增加22.5亿方,增幅12.3%,完成股份公司全年考核指标410亿方的50.3%,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生产页岩气64.97亿方,同比增加9.32亿方,增幅16.75%,创历史新高。
2023-08-02
查看详情
中海油亿吨级大油田全面投产
7月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我国渤海莱北低凸起浅层勘探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大型油田。油田群的开发主要包括4-1、5-1、5-2、6-1和10-1北等5个区块,由9座无人井口平台和1座中心处理平台组成,是中国海上迄今为止智能井口平台最多的开发项目。垦利6-1油田群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像树杈一样分布,储量虽大但油层薄、分布广、丰度低,用传统方式开发经济性不高。“我们依托周边油田,采用智能无人平台的方式进行开发,节省投资成本约20%,从设计到见产仅用了两年时间,创造了渤海油田亿吨级油田开发纪录。”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冉从俊介绍说,截至目前,垦利6-1油田群日产原油突破8000吨,预计高峰时期每年可贡献原油超200万吨。垦利6-1油田群井口平台采用智能化、无人化设计,177口井全部在无人平台使用远程控制,开发模式实现从人工为主、数据为辅的经验模式向数字化驱动、智能化协同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模式转变。通过综合自动化监控预警系统让无人平台的所有设备实现远程监控,还能对采集的生产数据同步进行智能化分析、状态动态评估,对于异常运行参数做到及时的预警干预,确保了无人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真正实现对无人平台“看得见、管得好”。同时,垦利6-1油田群的开发在设计之初就积极落实“双碳”战略,与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建造、同期投产,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上首个在设计之初就引入岸电的油田。在能源管理上,油田群成立了节电工作小组,定期对各设备的用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整到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模式。相比自发电,平均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8000万立方米,节能近12万吨标准煤。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霄表示,垦利6-1油田群是我国海上亿吨级油田开发中首次大规模采用智能联动集成应用,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油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的开发技术体系,为推动同类型亿吨级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3-07-12
查看详情
25
2019-03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业绩爆发,日赚4.57亿!
3月24日,中石化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届时“三桶油”2018年业绩报告均已出炉。在连续多年低油价的侵蚀中恢复过来后,三家公司都交出了令人炫目的成绩单。财务数据显示,“三桶油”2018年共赚1668.97亿元,日赚约4.57亿元。根据资料显示,中石油2018实现营业额2.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25.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和130.7%;中石化2018年实现营收2.89万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6.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5%和20.2%;中海油2018年营业收入2269.63亿元,净利润526.8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7%和113.5%。三年领跑“三桶油”作为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的中石化,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三桶油”中最赚钱的公司。小编梳理近五年的“三桶油”净利润对比表如下:通过表格可以直观看出,中石化净利润自2016年反超中石油以来,已经三年领跑“三桶油”。2016年是三家公司业绩分化最为严重的一年。中海油2016年净利润从前一年的202.46亿骤降至6.37亿元,跌幅达96.85%;中石油当年的净利润则由2015年的356.53亿元降至79亿元,缩水近8成。而在2014年,中石油曾以净利润1071.73亿元稳坐“三桶油”之首,彼时的中石化净利润为474.30亿元,以超过100亿元的差距,排在中海油之后。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石化业绩变动相较于其他两家石油公司较为平稳,属高位窄幅波动的范畴。“三桶油”油气生产业务作为国内三大原油生产商,2018年的上游油气生产业务变动情况基本保持一致:原油产量微调、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折合成油当量的生产量,上升幅度保持在0.59%~2.3%。中石油实现原油产量8.9亿桶,同比增长0.4%;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6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5.4%;油气当量产量14.9亿桶,同比增长2.3%,其中海外油气当量产量2亿桶,同比增长7.8%,占公司总产量的13.7%。中石化实现原油产量约2.885亿桶,同比减少1.75%;天然气产量达9771.2亿立方英尺,同比增加7.08%;油气当量产量约4.51亿桶油当量,同比增长0.59%。中海油实现全年油气净产量达4.75亿桶桶油当量,同比增长上升1%,圆满完成油气产量目标。“三桶油”各板块业绩炼油与化工业务方面,中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427.5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49.33亿元,同比增长7.2%;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78.23亿元,同比增长5.9%。报告期内,中石化实现炼油业务经营收益548.27亿元,同比减少15.7%;实现化工业务经营收益270.07亿元,同比微增0.1%。从勘探与生产板块来看,则以中石油经营利润最高,中海油次之,中石化出现亏损。2018年,中石油实现经营利润735.19亿元,同比增长375.1%;中海油实现经营利润539.48亿元,同比增长126.1%;中石化经营利润则为-101.07亿元,亏损幅度有所降低,同比减少78%。中石化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勘探与生产板块经营收入同比增长27.1,经营费用同比增长3.4%。中石化称,2018年勘探与开发事业部经营收入实现增长,主要归因于原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以及天然气、LNG业务规模扩大。经营费用增加则主要归因于原油价格上涨、资源税等税金同比增加、LNG业务规模扩大以及采购价格上升等。
20
2019-03
国家批准!国家油气管网公司落地!
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并审议通过包括《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内的8个《意见》。会议强调,推动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要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组建国有资本控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油气市场体系,提高油气资源配置效率,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早在1月末,新华社就报道,酝酿已久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公司(下称“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终于被列入2019年的国家计划。国家发改委开会通过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组建方案,已上报至国家层面等待批复,有望今年上半年面世。此次《石油天然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审批通过,也意味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正式落地!
15
2019-03
国家油气改革!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格局巨变!
近日,我国油气改革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发改委提请“今年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加大油气勘查开采力度”的决议已获通过。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宣布,取消“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改为备案。这也意味着,国内油气勘探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等石油央企、国企为主体的格局将一举打破!民企、外企油气企业将获得重大发展机遇!于此同时,对外油气合作项目的开发积极性及开发进度将大大提升!我国有望再一次掀起油气勘探开发大浪潮!油气上游体制改革提速近年来,油气上游体制改革不断加快推进。2013年塔里木盆地油气探矿权竞争性出让,2015年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探矿权公开招标出让,再到2018年以挂牌方式公开出让5个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探矿权,无不彰显油气上游领域市场化改革提速。此外,在油气勘查开采改革进程中,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家油企也进行了让路。在2017年新疆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三桶油同意退出在新疆的30万平方千米、近30个油气勘查区块,面向社会招标。2017年年中,中石油正式启动东西部油田矿权内部流转。2019年1月,中石油全面启动第二批矿权内部流转工作。在首批矿权内部流转的基础上,第二批增加流转区块面积10万平方千米,累计实施矿权流转区块面积15万平方千米,占陆上探矿权总面积的15.2%。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矿权流转将启动区块对外合作的模式。中石油已经择定13个区块、1.2万平方公里的矿权面积作为与外部企业风险合作区块。通过与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风险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石油油服企业的技术力量;通过与外部企业风险勘探合作,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模式,共享资料设施,加快中小盆地勘探进程。并且,为确保油气领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内已先后出台重要举措。2017年5月,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这标志着油气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从两年前“允许符合准入要求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今天“放开准入限制、积极吸引”,表述的变化,体现了油气上游体制改革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上游准入的放开,将是国内油气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国企、民企、外企三方在油气全产业链上的竞争新格局有望逐步形成。长期以来主导上游勘探开发的国有企业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促进中外油气企业开展合作为加快油气对外合作,除上述提到的相关体制改革外,近期,发改委还做出了重大举措:取消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油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由审批改备案后,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仅需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在网上填报必要信息,项目备案时间和审批相比将有较大幅度缩短,将进一步调动油气企业积极性,有利于进一步方便中外油气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利用外资。无论是放开油气勘查开采准入限制,还是取消石油天然气对外合作项目总体开发方案审批,都将给油气行业带来重大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在这次改革中获利,就必须充分做好迎接油气产业链竞争新格局的准备!
08
2019-03
中石油各大油田最新项目一览!
新疆油田公司重油开发公司:承揽油水井储层改造压裂工程,包括设计、备压、压裂液、压裂车组、支撑剂、机具、压裂施工组织等服务业务,在承揽的业务范围内完成压裂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资料录取等工作事项以及甲方特定的要求事项。工作量暂定80井次,预计10000万元,最终以实际签证工作量进行结算。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百口泉采油厂:包括压裂工程设计、施工设计服务,压裂所需的压裂液、支撑剂、机具、压裂车组、备压服务、现场施工(即利用地面高压泵组,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排量将高粘液体<压裂液>泵入井内,在井底产生高压并形成裂缝,将带有支撑剂的携砂液注入地层,使裂缝继续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油井的动用程度)等。工作量暂定160井次,预计10000万元,最终以实际签证工作量进行结算。 青海油田(3095井次) 2019年井下作业油水井工程服务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采油二厂、采油三厂、采油四厂油水井投产投注、维护、措施作业(不含采气一厂、采气二厂、采气三厂所属区块、采油一厂跃进二号区块(含跃东、跃西)、采油三厂英西一级风险井区块、采油五厂英东区块、不得进入气区及一级风险区施工,具体工程量详见工程设计)。预计工作量为3095井次,预计所需机组:XJ-250机组30部,XJ-350及以上机组30部。 长庆油田(37口井+5522井次) 2019年千口气井评价挖潜工程井筒除垢技术服务 本项目为千口气井评价挖潜工程项目组气区范围内2019年度开展的井筒除垢技术服务,中标人提供化学药剂、人员、设备、现场作业服务等。本项目预计37口井,最高限价 35万元/井,本项目分三个标段,具体标段划分和工作量详见下表:序号标段实施井数(口)施工范围需要服务单位(家)备注1第一标段15第一采气厂2(第一名实施8口,第二名实施7口)每个服务单位需配置三支技术服务队伍2第二标段10第二采气厂2(第一名实施5口,第二名实施5口)每个服务单位需配置二支队伍3第三标段10第六采气厂2(第一名实施6口,第二名实施6口)每个服务单位需配置二支队伍2第三采气厂2019-2020年气田动态监测(压力测试)工程技术服务 长庆油田分公司气田动态监测(2019-2020压力测试)工程技术服务项目预计工作量5467井次,共分7个标段(以实际发生工作量为准)。标段编号标段名称测试项目井次需队伍数量ZY19-XA408-FW800-1第二采气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14106压恢试井16ZY19-XA408-FW800-2第三采气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12006压恢试井16ZY19-XA408-FW800-3第四采气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7306压恢试井22ZY19-XA408-FW800-4第五采气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8505压恢试井9ZY19-XA408-FW800-5第六采气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5803压恢试井6ZY19-XA408-FW800-6宜黄项目部静流压测试1444压恢试井8ZY19-XA408-FW800-7第四采油厂压力测试工程静流压测试4714压恢试井5合计5467342019-2020年气田动态监测(产能试井)工程技术服务长庆油田分公司气田动态监测(产能试井)工程技术项目预计工作量55井次(以实际发生工作量为准),本次招标的工作量中包含前期评价试井的工作量,需求队伍16支。本项目不划分标段,在确定中标人之后,将依据排名顺序,由排名靠前的中标队伍优先选择所施工的区域(采气厂)。标段编号标段名称(施工区域)2019年2020年需队伍数量ZY19-XA408-FW801-1第二采气厂442ZY19-XA408-FW801-2第三采气厂884ZY19-XA408-FW801-3第四采气厂111ZY19-XA408-FW801-4第五采气厂323ZY19-XA408-FW801-5第六采气厂221ZY19-XA408-FW801-6宜黄项目部262ZY19-XA408-FW801-7采油四厂663合计262916来源:中国石油招标投标网
04
2019-03
惊雷!中国海南宣布2030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3月5日,《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海南将分领域、分阶段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将建成国际首创的清洁能源汽车生态岛,开放、共享的清洁能源汽车示范岛。《规划》围绕2030年实现“绿色智慧出行新海南”的总目标,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0年三个阶段性目标。《规划》明确了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范围,将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推广的主要路线;同时,结合海南省天然气资源禀赋和极端天气应急等实际情况,将天然气汽车作为重要过渡车型纳入应用范畴。《规划》指出,按照“公共服务领域先行、社会运营领域引领、私人使用领域引导”的推广思路,分步骤、分领域稳步推进全省车辆清洁能源化工作。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力争2020年实现清洁能源化;社会运营领域力争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领域车辆以增量严控、存量引导更替为主线,力争2030年全省汽车清洁能源化达到国际标杆水平。其中: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务车、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等领域自《规划》发布之日起,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社会运营领域的轻型物流车(含邮政及城市物流配送)、分时租赁车自《规划》发布之日起,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汽车,城市环卫、旅游客运、城乡班线等领域根据目前的车辆清洁能源化比例及相关车型技术成熟度等情况,合理制定了更新比例,上述领域车辆在2025年前后全面实现清洁能源化。私人使用领域通过实施严格的小客车总量调控,约束和引导并举,推进增量和存量汽车双向清洁能源化,到2030年全岛私人领域新增和更换新能源汽车占比100%。《规划》从能源、环保、经济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海南全域推广应用清洁能源汽车的可行性,并考虑了各应用领域清洁能源汽车车辆的技术成熟度及产品可靠性,并以问题为导向,从构建完善的清洁能源汽车应用环境出发,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建设高效、智能的能源加注基础设施网络。坚持充电为主、加气为辅,加氢提前布局的原则,力争通过3-5年时间,建成覆盖全省、满足各类型清洁能源汽车应用基本需求,充换兼容、快慢充互补、多场景结合、智能化的充电加气、加氢网络。二是推进增量和存量汽车双向清洁能源化。通过实施严格的机动车总量控制,严控传统燃油车增量比例。出台全省公务用车清洁能源化工作方案,抓紧落实全省提前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加快推动老旧柴油车淘汰和中重型老旧柴油车污染治理。2025年前后适时启动燃油汽车进岛管控时间表研究工作,2030年起全省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三是完善新能源汽车社会化的便利、经济使用环境。研究制定省内新能源汽车专属通行和停车位等公共资源使用差异化管理政策。研究出台省内各领域新能源汽车特殊路权政策,放开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路权,提升新能源汽车出行便利性。加快研究清洁能源物流车、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和网约出租车)、公交车、班线车、旅游车、货运车等运营补贴政策,助推营运车辆清洁能源化。四是构建清洁能源车辆为载体的绿色、智慧交通体系。鼓励绿色出行促进清洁能源汽车应用,探索绿色出行减碳积分机制。研究进岛交通管控方案和实施时间表,分阶段、分类型加严传统燃油汽车进岛限制。完善分时租赁汽车监管体系,构建分时租赁、网约车等共享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生态,缓解省内出行需求与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的阶段性矛盾。五是推动清洁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在汽车行业外商投资准入、新建项目审批、兼并重组、金融贸易、商业模式等领域,实行更大力度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支持省内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的智能新能源化转型升级,并吸引全球产业链资源落户海南。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维修保养、汽车租赁等后市场服务,促进汽车文化、赛事、论坛、会展等其它相关服务业同步发展。培育智能网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六是建成结构多元、智慧创新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动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创新打造清洁能源汽车、绿色交通和智慧能源联动范例,实现能源供应全生命周期清洁化。打造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电网,通过完善新能源运行机制、加强和创新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新能源与信息技术融合,切实推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的技术革命和市场化购电消费改革。在具备基础条件的区域,开展氢能运用示范园区建设,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和加注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印发实施,对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方面将通过清洁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另一方面将着力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汽车交通领域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对海南省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还将以清洁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为基础,通过创新驱动,拉动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新能源汽车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海南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