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最新进展
7月27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脉”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上迈出关键一步,对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力度、进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气勘探装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该技术可大幅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精度。作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关键性技术装备,我国的海底地震勘探节点采集装备长期依赖进口,超过300米水深的装备技术更是受到严格限制,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进程。“海脉”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节点模式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它攻克了高灵敏度检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电路等技术,大幅提升对微弱信号的检测能力,具有超强的灵敏度,能够捕捉到万米地层相当于蚊子声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号,并据此描绘高清油气藏数据信息。据中国海油技术专家阮福明介绍,“海脉”集合了陆地勘探检波器和海洋水听器综合技术优势,具有体积小、布放灵活、适应水深范围宽、超低频性能高等特点,采集能力是常规拖缆模式4倍,2赫兹超低频感知能力达到全球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如同“千里眼”一样可以看清埋藏几千米深的油气储层。此次在渤海投用的“海脉”型号为High Qulity Nodel 500,设计水深500米。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将成千上万个“海脉”节点按照设计要求,通过专业收放装备有规律地布放在海床指定位置,形成一个覆盖在海床上的巨大信息采集网。每个节点就像压在海底油藏“穴位”上的“听诊器”一样,接收来自海底地层反射的地震波信号,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记录下来,作业完成后将其收回,下载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而处理成地震剖面,实现对地层的精准“号脉”。“海脉”不仅可以对常规勘探装备难以实施的勘探盲区进行精细探测,而且能够在海上平台密集区或建有固定海洋设施的海域大量灵活部署。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总经理周滨介绍说,“它的成功应用有助于更加清晰准确地获取更深地层和复杂地质构造下的油气藏信息,将为我国海洋油气精准勘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了解,作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核心装备,“海脉”能够满足我国主要海域的海底地震勘探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海洋油气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动态监测水平。
2023-08-25
查看详情
中石油四大油气田最新产量
近期,中国石油各大油气田陆续公布上半年油气产量。长庆油田2023上半年长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3399.6万吨,同比增长3.2%,完成年计划的51.85%。其中原油产量1286.2万吨,同比增加6.77万吨,天然气产量265.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2.41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实现双“硬过半”,清洁电力累计发电7550万度。大庆油田2023上半年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1509.13万吨,超计划运行,实现“时间过半、产量过半”;生产天然气29.69亿立方米,超计划0.19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2023年上半年塔里木油田生产石油液体410.2万吨、天然气170.5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达到1769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实现石油液体、天然气、油气当量“三个硬过半”,再创历史新高。西南油气田2023上半年,西南油气田公司累计生产天然气206.1亿方,同比增加22.5亿方,增幅12.3%,完成股份公司全年考核指标410亿方的50.3%,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其中生产页岩气64.97亿方,同比增加9.32亿方,增幅16.75%,创历史新高。
2023-08-02
查看详情
中海油亿吨级大油田全面投产
7月12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渤海亿吨级油田群——垦利6-1油田群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开发技术体系,对进一步提升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垦利6-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是我国渤海莱北低凸起浅层勘探发现的首个亿吨级岩性大型油田。油田群的开发主要包括4-1、5-1、5-2、6-1和10-1北等5个区块,由9座无人井口平台和1座中心处理平台组成,是中国海上迄今为止智能井口平台最多的开发项目。垦利6-1油田群属于浅水三角洲沉积,平面像树杈一样分布,储量虽大但油层薄、分布广、丰度低,用传统方式开发经济性不高。“我们依托周边油田,采用智能无人平台的方式进行开发,节省投资成本约20%,从设计到见产仅用了两年时间,创造了渤海油田亿吨级油田开发纪录。”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作业公司副总经理冉从俊介绍说,截至目前,垦利6-1油田群日产原油突破8000吨,预计高峰时期每年可贡献原油超200万吨。垦利6-1油田群井口平台采用智能化、无人化设计,177口井全部在无人平台使用远程控制,开发模式实现从人工为主、数据为辅的经验模式向数字化驱动、智能化协同的大数据辅助决策模式转变。通过综合自动化监控预警系统让无人平台的所有设备实现远程监控,还能对采集的生产数据同步进行智能化分析、状态动态评估,对于异常运行参数做到及时的预警干预,确保了无人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真正实现对无人平台“看得见、管得好”。同时,垦利6-1油田群的开发在设计之初就积极落实“双碳”战略,与渤中-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同期设计、同期建造、同期投产,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上首个在设计之初就引入岸电的油田。在能源管理上,油田群成立了节电工作小组,定期对各设备的用电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调整到最安全、最经济的运行模式。相比自发电,平均每年减少天然气消耗8000万立方米,节能近12万吨标准煤。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孙鹏霄表示,垦利6-1油田群是我国海上亿吨级油田开发中首次大规模采用智能联动集成应用,它的成功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油掌握了非整装大型油田的开发技术体系,为推动同类型亿吨级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3-07-12
查看详情
09
2022-02
中国石油集团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
2月9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2022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总结工作、部署任务。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强调,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加快提升支撑当前、引领未来的新型数字化能力,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和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努力奋斗。焦方正指出过去一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上下深入落实集团公司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精神和党组《关于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启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试点,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成果,各业务领域信息系统应用持续深入,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数字中国石油”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焦方正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锚定“数字中国石油”建设目标,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坚持“价值导向、战略引领、创新驱动、平台支撑”总体原则,推动数字技术与油气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支撑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专业公司两级分工协作的云应用生态系统,持续强化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和工控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优异业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就做好2022年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焦方正提出六方面要求:要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突出抓好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经营管理决策数字化能力,突出抓好集团公司层面通用平台建设;支撑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专业领域云应用生态系统建设;强化基础保障能力,突出抓好新型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体系建设;聚焦企业重点业务场景数字化,突出抓好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以指导意见为遵循,突出抓好信息化管理。
28
2022-01
中国石化2021年净赚超700亿
生产经营质量效率明显提高。国内上游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生产原油3515万吨、实现稳中有升,生产天然气339亿方、增长12%。炼油加快推进“油转化”“油转特”,全年加工原油2.55亿吨、增长8%。化工强化结构调整,大力开发新产品,生产乙烯1338万吨、增长10.9%,三大合成材料及精细化工高附加值产品比例持续提高。 市场攻坚保持进取态势。境内成品油经营量1.7亿吨、增长2%,零售量1.1亿吨、增长0.98%;燃料油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化工销售经营总量8160万吨、超计划460万吨。 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乙烯权益产能升至全球第3位。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打造世界级炼化基地,镇海一期、古雷一期等如期建成,公司乙烯权益产能升至全球第3位。深入推进国际合作,阿穆尔天然气化工项目加快建设,与西布尔合作持续深化,中沙聚碳酸酯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在新疆库车开建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绿氢示范项目,也是全球最大光伏绿氢生产项目;高质量建成一批炼化供氢中心,已建成加氢站74座、充换电站超1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超1000座。可降解材料、医卫材料等加快布局,易派客、易捷、石化e贸三大电商平台竞相发展,共享服务稳步推进。联合发起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强化碳资产管理,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8
2021-12
中石油油气产量当量超2亿吨
2021年,中国石油油气生产捷报频传。12月22日,中石油召开油气田开发年会,据悉,中国石油全年油气产量当量预计超过2.1亿吨,原油产量实现三年持续增长;天然气加快上产,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到51.4%;稳油增气基础进一步巩固,再创油气开发新佳绩。一年来,中石油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锚定年度油气开发工作目标,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精心组织油气生产,强力推进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增储上产,全力保障油气安全平稳供应,生产经营创近年来最佳业绩。原油产量实现三年持续增长。其中,大庆油田强化水驱控递减、化学驱提效率,原油实现3000万吨硬稳定;新疆油田加大玛湖致密油、吉木萨尔页岩油规模效益建产,原油产量超1350万吨,上产幅度居各油气田首位;长庆油田创新建立“大井丛、工厂化”高效建产模式,全年生产原油2536万吨,三年产量增长159万吨;辽河油田积极推进SAGD、火驱、二元驱等重大开发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千万吨稳产。其他油气田也都通过艰苦努力,助力原油产量稳中上升,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基础进一步巩固。天然气实现加快上产。中国石油全年天然气产量当量预计再超1亿吨,长庆、西南、塔里木三大气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其中,长庆油田今年生产天然气量已超过460亿立方米,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西南油气田瞄准“三大”领域,实施“四大”工程,年产天然气超350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持续加大库车地区天然气建产力度,生产天然气超31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聚焦非常规,持续创新深层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勘探开发理论,攻关水平井加体积压裂等六大主体技术,支撑泸州形成国内首个“万亿储量建产百亿产量”的深层页岩气大气田。量足质更优。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开发战线坚定不移实施稳油增气降本提效,持续推进高效勘探、老油气田稳产、新区效益建产、创新发展、低成本发展等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突出集中评价,完成了一批重点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为明年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效益建产,全年新建油气当量产能3137万吨,新钻井1.2417万口;突出综合治理,油田综合递减率和自然递减率分别控制在4.7%和9.5%,创近五年来最好成绩;突出创新驱动,油气开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提质提效。
24
2021-12
中石化公布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
近年来,中国石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推进油气勘探大突破、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大发展。与此同时,大力提升工程支撑能力,加强勘探开发管理和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推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成果1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济阳坳陷博兴洼陷部署的樊页平1井在沙四段试获峰值日产油171吨、气1.6万方,首次实现济阳坳陷页岩油商业产能突破,证实中演化程度基质型页岩油具有良好可动性,初步落实三个页岩油有利区带资源量18.5亿吨,新增页岩油预测储量4.58亿吨,开辟了石油规模增储上产新领域。樊页平1井压裂现场▲成果2塔里木盆地顺北新区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深化顺北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在顺北4号、8号带部署的顺北41X、顺北8X等5口探井在奥陶系试获日产超千吨油气流,新增油气控制储量9056万吨、1792亿方,油气预测储量4374万吨、1444亿方,落实了两个亿吨级增储新区带;加强顺北5号断裂带勘探开发一体化持续攻关,新增油气探明储量6324.8万吨、190.96亿方。顺北油气田▲成果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新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开展苏北盆地页岩油保存条件及可动性研究,风险勘探沙垛1井在溱潼凹陷深洼带阜二段页岩油试获最高日产油50.9吨、累产油超万吨,落实资源3.5亿吨,新增石油预测储量3186万吨,有望成为苏北盆地石油稳产接替新领域,对东部中小型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苏北页岩油▲成果4鄂西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气新层系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二叠系有利相带研究,在鄂西渝东地区部署的红页1HF井在吴家坪组试获日产气8.9万方,新增预测地质储量1051亿方,率先实现国内二叠系海相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对推动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南方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红页1HF▲成果5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新层系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深化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半深湖沉积模式研究,开展常规和非常规一体新领域勘探,川东复兴地区泰页1HF井在凉高山组二段页岩层试获日产油11.4方、气7.8万方,忠1井在凉高山组三段致密砂岩试获日产气6万方,川北元页3HF井在同层位试获日产页岩油15.6方、气1.18万方,形成了侏罗系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凉高山组立体勘探新格局,初步落实页岩油气资源量5.5亿吨、1.2万亿方。泰页1井▲成果6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新区新层系石油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针对胜利滩海有利油气运聚区,在埕岛-桩海东部斜坡新区带部署的桩海27、桩海26井古近系、中生界等多个新层系测试获高产,证实东营组坡移扇和浊积岩、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及滩坝、中生界风化壳多层系含油、多类型高产,形成了新的亿吨级高效增储新区带。渤海湾盆地埕岛油区航拍▲成果7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常压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针对四川盆地常压页岩气低产低效特征,加强提产降本技术攻关,形成了常压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技术体系,2021年白马区块9口井测试试采达标,新增探明储量1048亿方,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方。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成果8四川盆地海陆相新类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深化斜坡带海相成藏规律研究,永兴1井、普仁1井、金山101井分别在雷口坡组、茅口组、栖霞组试获日产气11.1万方、3.5万方、4.8万方,拓展了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加强构造带陆相致密砂岩地质和工程“双甜点”评价,川西中江20井在须二段试获日产气5.8万方,新增预测储量728亿方,实现了“中江之下找中江”突破;川北马6井在须二段试获日产气36万方,新增探明储量324亿方,证实了断缝体新类型良好含气性。普仁1井▲成果9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新层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鄂北杭锦旗新召区带部署的新1、新6等4口探井在上古生界试获工业气流,证实新召区带中部河道富集含气,实现了新召东、西区带气藏连片,新增预测储量636亿方,评价区带资源量1000亿方。同时,展开东胜气田锦108井区致密气评价勘探,新增探明储量453亿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108井区钻井施工现场▲成果10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石岭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松南断陷查干花次凹部署的查2、查3、查5等井试获工业气流,证实火石岭组火山岩具有整体含气的特征,形成了松辽盆地新区带深层高压火山岩气藏勘探新思路,新增控制储量125亿方、预测储量236亿方。松辽盆地新区作业现场▲
24
2021-12
塔里木油田今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
12月11日,塔里木油田今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其中石油液体604.2万吨、天然气300.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92万吨,实现“十四五”高起点、高质量开局。作为我国第三大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突出资源掌控,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现。聚焦大目标、寻找大场面,塔里木油田深入实施“3+2”战略部署,进军新领域,今年已获得1个重大突破和12个新发现,助力天然气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会战台盆区,今年以来共获得17口百吨井,支撑油田原油产量冲上600万吨。突出效益开发,油气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塔里木油田瞄准博孜—大北、富满两个增储上产区块,积极开展油气生产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精心组织规模效益建产。今年以来,新建产能原油92.2万吨、天然气27.6亿立方米,开发井成功率、高效井比例较去年分别提高1.7个和6.2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创历史最优,为油气快速上产赢得主动。同时,成立8个开发专班,全面进行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措施作业177井次,日增油1223吨、天然气526万立方米,助力综合递减率、主力气田负荷因子大幅下降,开发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对超深复杂油气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塔里木油田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配套形成8000米以深十大钻完井技术,实现超深复杂油气藏“想得到、看得到,够得到、采得出”,超深井钻探数量占国内的80%以上,建成了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突出地面配套,一大批重点工程高效建成投产。今年8月高质量投产乙烷回收工程,相当于新建了一座没有递减的百万吨级油田。在“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冬供关键时刻,塔里木油田全力推动南疆利民管网天然气增压输送等两项工程在冬供峰值到达前投产。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目前塔里木油田538口单井正以每日9500万立方米气量向下游供气,今年以来已向西气东输供气234.9亿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供气48.3亿立方米,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