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230万吨!中国第二大油气田
1月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2023年,国内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368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超340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35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渤海油田全面加大增储上产力度,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成功探获渤中26-6亿吨级油田,连续5年实现亿吨级新发现。同时,持续加快产能建设,亿吨级油田垦利6-1油田、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一期开发项目等多个项目提前投产,新增原油产量近23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50%左右。“2023年,渤海油田全年共完成新井投产450余口,创历史新高,新井贡献原油产能超370万吨,产量达到设计产值的120%,有力夯实了油气稳产增产的基础。”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介绍说。据了解,渤海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近200座生产设施,截至目前,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日产油气当量突破10万吨,是我国海上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2023年,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成盆成凹机制、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在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深水海域相继获得亿吨级大型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不断开辟深水、深层、隐蔽油气藏、盆缘凹陷等勘探新领域。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同比增产超34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比例达到70%左右,支撑海洋强国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副总经理张伟介绍,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目前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石油增产量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离不开工程装备建设能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瞄准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攻克自主设计、建造、海上安装等多个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精度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结构建造完工,导管架总高338米,总重达3.7万吨,刷新2项亚洲纪录;我国最长的深水油气混输管道“深海一号”二期海底长输管道铺设完工,深水长输海底管道铺设能力和超深水装备技术实现重要突破。“2023年,我们累计加工钢结构超42万吨,海上施工超2万船天,同比增加近20%,铺设海底管道线缆近1000公里,工程建设作业量创历史新高,建成投产14个海洋油气工程项目,实现产能1074万吨油当量,新增产量超470万吨油当量,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中国海油工程技术部副总经理刘义勇介绍说。海洋油气装备的科技创新和快速发展,支持和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海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也正逐步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2024-02-18
查看详情
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余果林)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硬稳产,长庆油田连续4年实现6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塔里木油田开钻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西南油气田建成4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过去一年,中国石油油气业务喜讯不断,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更强、成色更足。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的基层石油干部员工,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过去一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构建多元化油气供应格局,不断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中国石油矢志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油气勘探获得一批新突破,油气SEC储量替换率稳定提升,工程技术战略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三个1亿吨”格局持续巩固发展。 坚持高效勘探,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获取规模优质储量,规模经济可采储量进一步增加,夯实了增储上产的资源“家底”。中国石油持续加强新盆地、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四新”领域风险勘查,围绕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等六大领域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新区新领域、老区新凹陷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与重要发现,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效益开发,大力推进SEC储采平衡、老油气田“压舱石”、页岩油气革命与采收率再提高“四大工程”,持续增强油气稳产上产核心功能。精耕老油田,中国石油转变开发理念,转换开发方式,不断挑战高含水、低渗透等开发极限,激发老区高效稳产的潜力。增产天然气,中国石油立足长庆、西南、塔里木、青海等气区,推动天然气产量连续6年在千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实现高位增长、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增添“底气”。攻坚非常规,中国石油持续攻关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开发等理论技术,突破规模效益开发瓶颈,打造增储上产新阵地。 坚持战略支持,加快推进深地探测工程等重大工程,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中国石油深化协同创新,推动甲乙方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后开钻2口万米科探井。目前,深地塔科1井正在冲刺万米超深层“最后1公里”。强化技术创新,中国石油原创科研能力持续提升,CGSTEER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打破国际垄断,成功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石油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既定目标,持续巩固提升油气供给主体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
2024-01-10
查看详情
数字赋能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罗晗来到新部门生产指挥中心,等待他的是无人机、AR鹰眼、雷达这些听起来和油田关系不大的设备。他没想到这些成了他的“千里眼”“顺风耳”。鸡西矿业公司东山机电副总经理邢晓刚认识了新伙伴,不是工友也不是投资者,而是大学教授,他们要共同研发3D成像掘进机。近些年,石油和煤炭这两大黑龙江传统产业变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9月初进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中,科技日报记者从油田人、煤矿人对数字化转型的驾轻就熟中,更加深切感受到这些变化的源头和动力。智能管控成标配,员工变身监督员无人机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伴随着窗外的嗡嗡声,“无人机巡检员”飞上天空,降低、悬停、镜头放大……一系列操作平稳精准,就连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抽油机上的皮带、中轴、尾轴,在管控大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21号工区为例,以前每天两次人工巡检,我们需要23人巡检92公里。现在指挥中心2名监控人员利用雷达、无人机等,每日4次视频巡检,累计用时仅需2.1小时。”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副经理杨华光说,相比之下,“智慧油田”中的巡检系统耗时更短但巡检范围更广、频次更高、用工更少。相似的变化在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以东600多公里的鸡西矿业城山煤矿同时发生着。在地下5G网络稳定支持下,工作人员只需按下“一键启停”按钮,全自动采煤机就会开始采煤,刮板运输机、转运机等协同工作,将煤炭运往井上,地下情况由视频实时传回,采煤机和掘进机始终能够精准定位。“过去,矿工采煤升井后煤粉挂在脸上,黑得连亲人都可能认错,现在通过智慧矿山建设,他们在控制室动动手指就能采煤。”黑龙江鸡西矿业通达售电公司负责人刘友说,现在员工在管控平台就能知晓矿中一切,工人下井主要任务不再是采煤,而是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数字转型注活力,传统产业智能化黑龙江省始终将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之一。传统产业从业者成为这条路径的开拓者,他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热忱在一次次实践中增长,并且乐于应变、主动作为。“煤矿采掘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主动提出,希望能够通过激光雷达等新型成像技术,实现掘进机远程可视化控制。”邢晓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掘进工作时灰尘大,通用的视频方式不适用,必须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整个作业区的数字化改造,拥有上千口油井的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作业区拥有自动采集、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多种智能化运行模式。罗晗和转入新岗位的同事们每天都在摸索油田数智化系统新功能,并不断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仍在继续,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传统产业一改过去资源依赖型发展的形象,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向科技创新要安全、要效率,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记者张佳星刘莉李丽云孙明源)
2023-09-22
查看详情
28
2021-12
中石油油气产量当量超2亿吨
2021年,中国石油油气生产捷报频传。12月22日,中石油召开油气田开发年会,据悉,中国石油全年油气产量当量预计超过2.1亿吨,原油产量实现三年持续增长;天然气加快上产,在油气产量当量中占比达到51.4%;稳油增气基础进一步巩固,再创油气开发新佳绩。一年来,中石油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锚定年度油气开发工作目标,持续推动改革创新,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精心组织油气生产,强力推进提质增效,全力以赴增储上产,全力保障油气安全平稳供应,生产经营创近年来最佳业绩。原油产量实现三年持续增长。其中,大庆油田强化水驱控递减、化学驱提效率,原油实现3000万吨硬稳定;新疆油田加大玛湖致密油、吉木萨尔页岩油规模效益建产,原油产量超1350万吨,上产幅度居各油气田首位;长庆油田创新建立“大井丛、工厂化”高效建产模式,全年生产原油2536万吨,三年产量增长159万吨;辽河油田积极推进SAGD、火驱、二元驱等重大开发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千万吨稳产。其他油气田也都通过艰苦努力,助力原油产量稳中上升,国内原油稳产上产基础进一步巩固。天然气实现加快上产。中国石油全年天然气产量当量预计再超1亿吨,长庆、西南、塔里木三大气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其中,长庆油田今年生产天然气量已超过460亿立方米,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西南油气田瞄准“三大”领域,实施“四大”工程,年产天然气超350亿立方米;塔里木油田持续加大库车地区天然气建产力度,生产天然气超31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中国石油聚焦非常规,持续创新深层海相页岩气富集高产勘探开发理论,攻关水平井加体积压裂等六大主体技术,支撑泸州形成国内首个“万亿储量建产百亿产量”的深层页岩气大气田。量足质更优。今年以来,中国石油开发战线坚定不移实施稳油增气降本提效,持续推进高效勘探、老油气田稳产、新区效益建产、创新发展、低成本发展等专项行动,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突出集中评价,完成了一批重点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为明年增储上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突出效益建产,全年新建油气当量产能3137万吨,新钻井1.2417万口;突出综合治理,油田综合递减率和自然递减率分别控制在4.7%和9.5%,创近五年来最好成绩;突出创新驱动,油气开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提质提效。
24
2021-12
中石化公布十大油气勘探发现成果
近年来,中国石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勘探开发投入,推进油气勘探大突破、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大发展。与此同时,大力提升工程支撑能力,加强勘探开发管理和队伍建设,全力推进油气增储上产降本,坚决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推动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成果1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济阳坳陷博兴洼陷部署的樊页平1井在沙四段试获峰值日产油171吨、气1.6万方,首次实现济阳坳陷页岩油商业产能突破,证实中演化程度基质型页岩油具有良好可动性,初步落实三个页岩油有利区带资源量18.5亿吨,新增页岩油预测储量4.58亿吨,开辟了石油规模增储上产新领域。樊页平1井压裂现场▲成果2塔里木盆地顺北新区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深化顺北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在顺北4号、8号带部署的顺北41X、顺北8X等5口探井在奥陶系试获日产超千吨油气流,新增油气控制储量9056万吨、1792亿方,油气预测储量4374万吨、1444亿方,落实了两个亿吨级增储新区带;加强顺北5号断裂带勘探开发一体化持续攻关,新增油气探明储量6324.8万吨、190.96亿方。顺北油气田▲成果3苏北盆地溱潼凹陷阜二段页岩油新领域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开展苏北盆地页岩油保存条件及可动性研究,风险勘探沙垛1井在溱潼凹陷深洼带阜二段页岩油试获最高日产油50.9吨、累产油超万吨,落实资源3.5亿吨,新增石油预测储量3186万吨,有望成为苏北盆地石油稳产接替新领域,对东部中小型断陷盆地页岩油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苏北页岩油▲成果4鄂西渝东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页岩气新层系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加强二叠系有利相带研究,在鄂西渝东地区部署的红页1HF井在吴家坪组试获日产气8.9万方,新增预测地质储量1051亿方,率先实现国内二叠系海相页岩气勘探重大突破,对推动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南方二叠系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大意义。红页1HF▲成果5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新层系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深化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半深湖沉积模式研究,开展常规和非常规一体新领域勘探,川东复兴地区泰页1HF井在凉高山组二段页岩层试获日产油11.4方、气7.8万方,忠1井在凉高山组三段致密砂岩试获日产气6万方,川北元页3HF井在同层位试获日产页岩油15.6方、气1.18万方,形成了侏罗系东岳庙段、大安寨段、凉高山组立体勘探新格局,初步落实页岩油气资源量5.5亿吨、1.2万亿方。泰页1井▲成果6渤海湾盆地埕岛-桩海新区新层系石油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针对胜利滩海有利油气运聚区,在埕岛-桩海东部斜坡新区带部署的桩海27、桩海26井古近系、中生界等多个新层系测试获高产,证实东营组坡移扇和浊积岩、沙河街组扇三角洲及滩坝、中生界风化壳多层系含油、多类型高产,形成了新的亿吨级高效增储新区带。渤海湾盆地埕岛油区航拍▲成果7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常压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针对四川盆地常压页岩气低产低效特征,加强提产降本技术攻关,形成了常压页岩气效益勘探开发技术体系,2021年白马区块9口井测试试采达标,新增探明储量1048亿方,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方。涪陵页岩气田白马区块▲成果8四川盆地海陆相新类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深化斜坡带海相成藏规律研究,永兴1井、普仁1井、金山101井分别在雷口坡组、茅口组、栖霞组试获日产气11.1万方、3.5万方、4.8万方,拓展了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勘探新领域。加强构造带陆相致密砂岩地质和工程“双甜点”评价,川西中江20井在须二段试获日产气5.8万方,新增预测储量728亿方,实现了“中江之下找中江”突破;川北马6井在须二段试获日产气36万方,新增探明储量324亿方,证实了断缝体新类型良好含气性。普仁1井▲成果9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新层系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鄂北杭锦旗新召区带部署的新1、新6等4口探井在上古生界试获工业气流,证实新召区带中部河道富集含气,实现了新召东、西区带气藏连片,新增预测储量636亿方,评价区带资源量1000亿方。同时,展开东胜气田锦108井区致密气评价勘探,新增探明储量453亿方。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108井区钻井施工现场▲成果10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石岭组天然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松南断陷查干花次凹部署的查2、查3、查5等井试获工业气流,证实火石岭组火山岩具有整体含气的特征,形成了松辽盆地新区带深层高压火山岩气藏勘探新思路,新增控制储量125亿方、预测储量236亿方。松辽盆地新区作业现场▲
24
2021-12
塔里木油田今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
12月11日,塔里木油田今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000万吨,其中石油液体604.2万吨、天然气300.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92万吨,实现“十四五”高起点、高质量开局。作为我国第三大油气田,塔里木油田坚决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突出资源掌控,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现。聚焦大目标、寻找大场面,塔里木油田深入实施“3+2”战略部署,进军新领域,今年已获得1个重大突破和12个新发现,助力天然气产量超过300亿立方米。会战台盆区,今年以来共获得17口百吨井,支撑油田原油产量冲上600万吨。突出效益开发,油气生产持续高位运行。塔里木油田瞄准博孜—大北、富满两个增储上产区块,积极开展油气生产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精心组织规模效益建产。今年以来,新建产能原油92.2万吨、天然气27.6亿立方米,开发井成功率、高效井比例较去年分别提高1.7个和6.2个百分点,各项指标创历史最优,为油气快速上产赢得主动。同时,成立8个开发专班,全面进行老油气田综合治理,措施作业177井次,日增油1223吨、天然气526万立方米,助力综合递减率、主力气田负荷因子大幅下降,开发生产步入良性循环。突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面对超深复杂油气勘探开发世界级难题,塔里木油田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配套形成8000米以深十大钻完井技术,实现超深复杂油气藏“想得到、看得到,够得到、采得出”,超深井钻探数量占国内的80%以上,建成了我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突出地面配套,一大批重点工程高效建成投产。今年8月高质量投产乙烷回收工程,相当于新建了一座没有递减的百万吨级油田。在“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冬供关键时刻,塔里木油田全力推动南疆利民管网天然气增压输送等两项工程在冬供峰值到达前投产。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目前塔里木油田538口单井正以每日9500万立方米气量向下游供气,今年以来已向西气东输供气234.9亿立方米、向南疆五地州供气48.3亿立方米,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21
2021-12
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再破6000万吨
中国石油网消息(特约记者刘娟 通讯员杨绍军 张涵)截至12月17日14时,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达到6000.55万吨,其中原油2441.15万吨、天然气446.7亿立方米,较去年提前10天突破6000万吨,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开局。 作为全国年产油气当量最高的油气田,长庆油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强资源勘探、油气开发、新能源三大主业,充分发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压舱石”作用。 资源是油田发展的基础。长庆油田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资源发现高质量”理念,统筹推进风险勘探、规模勘探、效益勘探,实现油气勘探“多点开花”。重点目标获得重大突破,庆城油田探明储量突破10亿吨,成为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整装油田。 油气开发方面,长庆油田坚持常非并重、分类管理,严格效益排队,不断优化产建结构,持续推广多层系立体式开发,油田新井单井日产量由3.1吨提升至3.6吨,气田产建获得109口无阻流量超百万立方米井。页岩油开发形成五大系列18项配套技术,最大水平井平台布井31口、最长水平段5060米等多项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致密气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已高效建成30亿立方米水平井开发示范区。冬供期间,长庆2万多口气井全线发力,目前日产气量在1.3亿立方米以上高位运行。 围绕国家“双碳”目标,长庆油田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部署,加快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通过拓展CCUS品牌,加快姬塬油田、苏里格气田两个绿色低碳先导示范区建设,实施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工程,全方位构建多能互补新格局。黄3区(CCUS)国家示范工程,目前已注入14.95万吨液态二氧化碳,相当于6113亩森林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开发建设51年来,长庆油田累计为国家贡献油气超8亿吨,油气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和1/4。其中,累计生产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相当于少烧煤炭6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亿吨,为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打赢蓝天保卫战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长庆贡献。预计到今年年底,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将突破6200万吨。
20
2021-12
中海油宣布!我国LNG模块化工厂建造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12月10日,由中国海油旗下海油工程公司负责建造的加拿大LNG(液化天然气)项目首个核心工艺模块在青岛场地完工交付,该项目在全球首次实现核心工艺模块加管廊模块一体化联合建造,开创了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标志着我国LNG模块化工厂建造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拿大LNG项目规划建设4条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计划建造2条生产线,年产量达1300万吨LNG。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向中国等亚洲国家供应高品质的液化天然气,有利于我国天然气进口渠道的多元化。 海油工程承揽了项目一期35个模块建造工作,合同金额约50亿元,合同工期33.5个月,工作包括全部19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78830吨,相当于3个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钢结构重量。本次交付的模块为公共核心工艺模块,由三层主甲板组成,高37米,重5465吨,主要承担原料气预处理工作。首个模块交付后将装船运输至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基提马特Kitimat镇的项目所在地,进行现场安装就位。 区别于传统的管廊和核心工艺模块分别设计建造并在生产现场进行对接的模式,该项目首次实现了一体化建造,此举可大幅提高项目集成程度,使现场安装施工工作量减半,更有利于项目整体工期控制。但这也对施工技术、大型装备资源条件、尺寸精度控制等提出了挑战。 项目经理庄宏昌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海油工程创新采用大吨位甲板片双系统顶升技术和模块化运输车总装技术,创新应用超大结构物吊装、4D可视化建造等多项技术创新,大幅提升了超大型LNG模块化工厂一体化建造能力和水平。 面对施工技术要求高、安全质量管理难度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等严峻挑战,海油工程科学筑牢疫情防线,狠抓安全不放松,通过建立“区域行动小组”、引入先进信息化手段等一系列措施,深入打造特色鲜明的安全和质量文化,积极构建“地球上最安全的项目”和“无缺陷交付项目”,项目高峰期投入超过8000人,连续安全生产工时已突破2000万工时,整体建造进度已近60%,各项质量合格率均超过业主规格书要求。 项目总包方代表,日挥株式会社控股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石塚忠说,经过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极为不利的影响下,海油工程依然能够按时、安全、高质量完成首个模块交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海油工程公司董事长于毅表示,加拿大LNG项目是海油工程继2017年成功交付全球首例极地LNG项目(亚马尔项目)后,承建的又一超大型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标志着公司LNG高端模块化建造能力已稳居国际行业第一梯队。面向“十四五”,海油工程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国际合作,全力打造LNG工程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和服务能力,助推更多的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