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230万吨!中国第二大油气田
1月12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2023年,国内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累产油气当量超368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超3400万吨,天然气产量超35亿立方米,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过去一年,渤海油田全面加大增储上产力度,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成功探获渤中26-6亿吨级油田,连续5年实现亿吨级新发现。同时,持续加快产能建设,亿吨级油田垦利6-1油田、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一期开发项目等多个项目提前投产,新增原油产量近230万吨,占全国原油总增量的50%左右。“2023年,渤海油田全年共完成新井投产450余口,创历史新高,新井贡献原油产能超370万吨,产量达到设计产值的120%,有力夯实了油气稳产增产的基础。”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春生介绍说。据了解,渤海油田拥有50余个在生产油气田、近200座生产设施,截至目前,累产油气当量超5亿吨,日产油气当量突破10万吨,是我国海上产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力油田。2023年,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成盆成凹机制、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在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深水海域相继获得亿吨级大型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不断开辟深水、深层、隐蔽油气藏、盆缘凹陷等勘探新领域。海洋原油产量突破6200万吨,同比增产超340万吨,占全国原油增量比例达到70%左右,支撑海洋强国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据中国海油勘探开发部副总经理张伟介绍,近年来,中国海油持续加大增储上产力度,目前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石油增产量连续四年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成为我国能源上产的关键增量。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离不开工程装备建设能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我国海洋油气瞄准发展需求,坚持自主创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攻克自主设计、建造、海上安装等多个技术难题,推动我国海洋油气工程建设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完成主体建造,精度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主结构建造完工,导管架总高338米,总重达3.7万吨,刷新2项亚洲纪录;我国最长的深水油气混输管道“深海一号”二期海底长输管道铺设完工,深水长输海底管道铺设能力和超深水装备技术实现重要突破。“2023年,我们累计加工钢结构超42万吨,海上施工超2万船天,同比增加近20%,铺设海底管道线缆近1000公里,工程建设作业量创历史新高,建成投产14个海洋油气工程项目,实现产能1074万吨油当量,新增产量超470万吨油当量,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油气资源高效开发。”中国海油工程技术部副总经理刘义勇介绍说。海洋油气装备的科技创新和快速发展,支持和带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完全具备了3000米水深以内的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海洋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制造水平也正逐步进入世界第一阵营。
2024-02-18
查看详情
中国石油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 余果林)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9年保持硬稳产,长庆油田连续4年实现6000万吨以上高效稳产,塔里木油田开钻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西南油气田建成400亿立方米战略大气区……过去一年,中国石油油气业务喜讯不断,油气产量当量再创新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更强、成色更足。 2023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塔里木油田公司轮南油气储运中心西气东输第一站克拉集气区的基层石油干部员工,强调中央企业是能源保供的“顶梁柱”,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多措并举全力增产保供,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过去一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战线广大干部员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快构建多元化油气供应格局,不断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中国石油矢志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油气勘探获得一批新突破,油气SEC储量替换率稳定提升,工程技术战略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三个1亿吨”格局持续巩固发展。 坚持高效勘探,深入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努力获取规模优质储量,规模经济可采储量进一步增加,夯实了增储上产的资源“家底”。中国石油持续加强新盆地、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四新”领域风险勘查,围绕海相碳酸盐岩、页岩油气等六大领域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新区新领域、老区新凹陷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与重要发现,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效益开发,大力推进SEC储采平衡、老油气田“压舱石”、页岩油气革命与采收率再提高“四大工程”,持续增强油气稳产上产核心功能。精耕老油田,中国石油转变开发理念,转换开发方式,不断挑战高含水、低渗透等开发极限,激发老区高效稳产的潜力。增产天然气,中国石油立足长庆、西南、塔里木、青海等气区,推动天然气产量连续6年在千亿立方米的基础上实现高位增长、在油气产量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为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增添“底气”。攻坚非常规,中国石油持续攻关非常规油气藏体积开发等理论技术,突破规模效益开发瓶颈,打造增储上产新阵地。 坚持战略支持,加快推进深地探测工程等重大工程,服务保障迈上新台阶。中国石油深化协同创新,推动甲乙方一体化协同发展,先后开钻2口万米科探井。目前,深地塔科1井正在冲刺万米超深层“最后1公里”。强化技术创新,中国石油原创科研能力持续提升,CGSTEER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打破国际垄断,成功销往海外市场。 中国石油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既定目标,持续巩固提升油气供给主体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澎湃动能。
2024-01-10
查看详情
数字赋能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罗晗来到新部门生产指挥中心,等待他的是无人机、AR鹰眼、雷达这些听起来和油田关系不大的设备。他没想到这些成了他的“千里眼”“顺风耳”。鸡西矿业公司东山机电副总经理邢晓刚认识了新伙伴,不是工友也不是投资者,而是大学教授,他们要共同研发3D成像掘进机。近些年,石油和煤炭这两大黑龙江传统产业变了,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在9月初进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中,科技日报记者从油田人、煤矿人对数字化转型的驾轻就熟中,更加深切感受到这些变化的源头和动力。智能管控成标配,员工变身监督员无人机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伴随着窗外的嗡嗡声,“无人机巡检员”飞上天空,降低、悬停、镜头放大……一系列操作平稳精准,就连现场工作人员安全帽佩戴情况,抽油机上的皮带、中轴、尾轴,在管控大厅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以21号工区为例,以前每天两次人工巡检,我们需要23人巡检92公里。现在指挥中心2名监控人员利用雷达、无人机等,每日4次视频巡检,累计用时仅需2.1小时。”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第八作业区副经理杨华光说,相比之下,“智慧油田”中的巡检系统耗时更短但巡检范围更广、频次更高、用工更少。相似的变化在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以东600多公里的鸡西矿业城山煤矿同时发生着。在地下5G网络稳定支持下,工作人员只需按下“一键启停”按钮,全自动采煤机就会开始采煤,刮板运输机、转运机等协同工作,将煤炭运往井上,地下情况由视频实时传回,采煤机和掘进机始终能够精准定位。“过去,矿工采煤升井后煤粉挂在脸上,黑得连亲人都可能认错,现在通过智慧矿山建设,他们在控制室动动手指就能采煤。”黑龙江鸡西矿业通达售电公司负责人刘友说,现在员工在管控平台就能知晓矿中一切,工人下井主要任务不再是采煤,而是进行设备操作和维护。数字转型注活力,传统产业智能化黑龙江省始终将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升级作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路径之一。传统产业从业者成为这条路径的开拓者,他们对数字化转型的热忱在一次次实践中增长,并且乐于应变、主动作为。“煤矿采掘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我们主动提出,希望能够通过激光雷达等新型成像技术,实现掘进机远程可视化控制。”邢晓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掘进工作时灰尘大,通用的视频方式不适用,必须开展科技创新。通过整个作业区的数字化改造,拥有上千口油井的大庆油田第三采油厂作业区拥有自动采集、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多种智能化运行模式。罗晗和转入新岗位的同事们每天都在摸索油田数智化系统新功能,并不断探索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采油效率。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黑龙江主题采访活动仍在继续,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传统产业一改过去资源依赖型发展的形象,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向科技创新要安全、要效率,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记者张佳星刘莉李丽云孙明源)
2023-09-22
查看详情
18
2021-11
中石油长庆油田、西南油气田产量突破700亿方
截至11月15日上午8时,长庆油田当年累计生产天然气突破400亿立方米,较去年提前半个月抵达这个节点。随着北方大范围降温,长庆油田5大气田从11月初就将日产气量提升到1.2亿立方米之上运行,正式开启今冬保供模式。“按照今冬明春下游用气需求增长趋势,长庆气区日产天然气要上到1.55亿立方米的峰值运行。达到这个历史高点,意味着长庆油田还要在目前生产水平的基础上,短期内新增3500立方米的日产量。”长庆油田生产运行部主任朱浩平告诉记者。长庆油田把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作为一场长周期攻坚战役来部署和推进。为确保冬季产气量在短期大幅度提升,长庆气区今年部署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能建设,在入冬之前完成了超过110亿立方米产能钻井工作量。进入10月份,新井投产平均每天以20口速度推进,拉动气田迅速提产。四季度安排投入新井超过1078口,力争将天然气日产量从1.1亿立方米拉升到1.5亿立方米以上。长庆油田计划今年投产气井2338口,使全年天然气产量较上年新增25亿立方米,将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长庆油田还为应对极端天气做足充分准备,截至10月下旬,已完成储气库注气计划气量,形成了每天新增350万立方米的工作气量,确保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关键时候“顶得上、保得住”。另据了解,面对油气生产区域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升级和冬季寒流给生产带来的挑战,长庆油田科学调整员工轮休,8000多名气田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坚守高原大漠,确保下游居民温暖过冬。
08
2021-11
中石油公布35家假冒企业
近日,中国石油集团在官网公布了《关于不法企业假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有关情况的公告》,公告内容如下:长期以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我集团下属子企业,以我集团下属子企业名义开展业务。经我集团核实,以下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我集团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集团无关,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29
2021-10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前三季度净赚超1900亿!营收过4万亿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前三季度中石油营业收入1.88万亿元,同比增加31.8%;净利润751.22亿元,同比增长646.4%。中石油第三季度营业收入6837.60亿元,同比增加37.5%;净利润220.86亿元,同比下降44.8%。勘探与开发: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5.62亿 桶,同比增长0.3%;国内可销售天然气产量3.14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7.9%;国内油气当量产量10.85亿桶,同比增长3.8%。勘探与生产业务实现经营利润583.69亿元,同比增长191.8%。炼油与化工:2021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共加工原油 9.12 亿桶,同比增长3.9%,生产汽油、煤油、柴油8,132.7万吨,同比增长 1.4%,化工产品商品量 2,269.5 万吨,同比增长 5.5%。炼油与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 319.90 亿 元,同比增加 336.58 亿元。其中化工业务贡献经营利润 118.57 亿元,营销和分销:2021年前三季度,中石油国内销售汽油、煤油、柴油8,410.6万吨,同比增长8.1%。销售业务实现经营利润87.76亿元,同比增加137.12亿元。天然气与管道:2021年前三季度,中石油销售天然气1,987.21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4.4%,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1,381.0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6.2%。天然气与管道业务实现经营利润367.15亿元,剔除今年及上年管道重组收益影响后,同比增长55.1%中石化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0万亿元,同比上升29.0%;归母净利润598.92亿元,同比上升154.9%。勘探与开发:在勘探方面,加大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取得一批 油气新发现,渤海湾、四川和苏北盆地陆相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在开发方面,加大天然气、 原油重点项目建产上产力度,前三季度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 13.7%,境内原油产量同比持平。前三季度勘探及开发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 109.04 亿元。炼油:中石化前三季度加工原油 1.91 亿吨,同比增长 9.3%,生产成品油 1.09 亿吨,同比增长 3.2%。前三季度炼油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 542.68 亿元。营销和分销:中石化前三季度成品油总经销量1.67亿吨,境内成品油总经销量1.28亿吨,同比增长3.8%。中石化加强自有品牌商品开发和销售,持续拓展汽服、快餐、广告等新兴业态,推动非油业务快速发展。前三季度营销和分销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243.16亿元。 化工:中石化前三季度乙烯产量 975 万吨,同比增长10.2%。同时,中石化完善大客户管理机制,加大出口创效力度,推进自销产品上线石化 e 贸。前三季度化工产品经营总量为 6,077 万吨。前三季度化工板块息税前利润为人民币 230.64 亿元。资产支出:中石化前三季度资本支出人民币 897 亿元。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386 亿元,主要用于顺北原油产能建设,威荣、涪陵、川 西等天然气产能建设,以及天津 LNG 二期等储运设施建设;炼油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106 亿元, 主要用于镇海、安庆等炼油结构调整项目和氢气提纯装置等项目建设;营销及分销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99 亿元,主要用于加油(气)站、“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和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化工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 297 亿元,主要用于镇海、中韩、海南、天津等乙烯项目,海外阿穆尔项 目、九江芳烃、仪征 PTA 等项目建设;总部及其他资本支出人民币 9 亿元,主要用于科技研发、 信息化等项目建设。中海油前三季度营收1636.64亿元,去年同期为1047.08亿元,同比增加56.30%。资本支出569.9亿元,去年同期540.3亿元,同比增加5.4%。勘探:中海油共获得9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13个含油气构造。其中,中国海域垦利10-2构造获得大型商业发现,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渤中28-1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万吨;宝岛21-1构造评价取得积极进展;海外,圭亚那Stabroek区块获得Whiptail、Pinktail和Turbot-2三个新发现。开发:中海油成功投产6个新项目:旅大29-1油田、流花21-2油田、旅大6-2油田、渤中26-3油田扩建项目、秦皇岛/曹妃甸岸电工程及渤中19-4油田调整项目。其中,秦皇岛/曹妃甸岸电工程的顺利投用标志着中国海上油田向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智能开发迈出了历史性变革的一步,海上油田能耗结构低碳转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营销和分销:2021年第三季度,中海油平均实现油价为70.38美元/桶,同比上升63.6%,与国际油价走势基本一致;平均实现天然气价为7.08美元/千立方英尺,同比上升21.0%,主要来自中国及海外天然气销售价格上涨。得益于国际油气价格继续走高和公司油气销量上升,中海油实现未经审计的油气销售收入约人民币580.3亿元,同比大幅上升63.3%。2021年新项目进展
12
2021-10
国家管网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改革
10月15日,国家管网集团举办流程架构V1.0发布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主动顺应数字化变革大势,全面推动国家管网集团公司数字化战略落实落地。国家管网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总体布局,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国家管网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数字化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变革、事关长远发展的关键举措、事关员工福祉的重点任务来谋划和推动,以数字化转型支撑国家管网集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张伟强调,业务流程变革是开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第一步,决定了国家管网集团要用跟过去不一样的方法去推动工作。业务流程变革,必须牢牢把握价值创造这个根本,通过变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流程,为价值创造提供支撑和服务;必须牢牢抓住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这条生命线,真正理解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以客户满意度作为检验流程变革成效的重要标尺;必须穿透基层,将流程末端下拉到一线业务单元和最基层的场站、作业区;必须突出顶层设计,强化集中统一垂直管理,不追求完美主义,争取在一些关键基层业务场景中率先取得突破;必须保持战略耐心,在保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勇于迈出第一步,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张伟强调,全面实施数字化战略、高质量推进业务流程变革,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要深刻认识到业务流程变革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切实增强投身数字化转型实践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念,全员参与,以流程变革为支点,开启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新征程,为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贡献献力量。发布会以视频形式召开。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刘中云主持发布会。会上,国家管网集团公司数字化部介绍了流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华为公司就流程变革应用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交流。国家管网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何仲文、陈萍萍,总部各部门、纪检监察组以及流程变革专班有关人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直属单位有关人员在视频分会场参加会议。
30
2020-09
中石油长庆油田发现10亿吨级大油田
中石油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生油层勘探获得重大发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3.58亿吨,预测地质储量6.93亿吨,这意味着发现了10亿吨级的庆城大油田。目前该区域基本建成百万吨级的开发示范区,预计今年产油64万吨,近几年内具备形成300万吨的年产油能力。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进展,在长宁-威远和太阳区块新增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7409.71亿立方米,累计探明10610.30亿立方米,形成了四川盆地万亿方页岩气大气区。